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最終章-使人心動的關鍵

第四章:使人心動的關鍵
如果沒有讓人最後產生行動的意願,那麼再好的表達也稱不上精準。因此,行動與否也可以是衡量你表達力的一項重要指標。

例如:有多少人在你介紹完產品後,立刻撥打電話購買呢?有多少人在你宣導完之後,簽署了器官捐贈同意書呢?

這裡與你分享三個使人心動的關鍵要素:

一、打造金句

二、創造入戲點

三、訊息故事化

一、打造金句

什麼叫做金句呢?就是含金量很高的句子,我知道這樣講你還是不懂,其實就是簡短有力的句子。例如:人一輩子,一定有認輸的時候,但不能有服輸的時刻。

這樣的句子,目的就是要讓人留下深刻的記憶點,並且能呼應主題,如果要讓人產生行動,當然就要有某一句話,能一直縈繞在聽眾心裡,在他回到自己生活崗位後,能在某個時刻,因為這句話,讓他有所改變,這才是我們真正的目的,也表示你的表達真的產生了價值。

聽過我的演講,你應該很難忘記這句話:開始需要勇氣,持續需要相信。

甚至有學員跟我分享,老師,兩年前聽了你的演講,謝謝你的這句話,讓我今天開始決定跨出那步勇氣,但我知道,這只是開始,我會持續相信的。

你現在知道金句的威力了吧!
但是,該怎麼創造出這些能讓人回味再三的句子呢?

這裡要跟你分享創造金句的秘訣!
1.類詞衍生

你有發現了嗎?剛剛的認輸和服輸是不是很類似的感覺。第一種作法就是把類似的詞找出他們些微的差異,你就能創造出讓人深思的金句。

例如:傷vs痛

外表看的到的叫做傷口,內心感受到的是痛,當你釐清以後,接著就是把它變成句子,若可以有押韻當然更好。

例句1:做了,可能留下傷痕,沒有去做,卻是留下一輩子的傷痛。我的傷,能被看見,我的痛卻沒有人能發現。

例如:熱血vs熱情

例句2:熱血只能沸騰自己,唯有熱情才能感染別人

例如:責任vs使命

例句3:不得不做的叫做責任,非做不可的就是我的使命

例如:看見vs發現

例句4:每天你看見的是生活,你發現的才是生命。

除了相似詞,另一種就是找出相異詞來,也就是大家心中認知剛好相反的詞。
例如:堅持vs放棄

如果是相異詞,那麼我們要找的就不是區別,而是相關連結,

例句1:每一個堅持都意謂著某種程度的放棄,當你放棄的越多堅持的力量就越強

例如:勇氣vs恐懼

例句2:真正的勇氣不是無懼,而是有了恐懼依然往前邁進

例如:優點跟缺點

例句3:一個人最大的優點,就是擁有缺點然後願意改變

依照這樣的方法,每個人都可以創造出令人讚嘆的金句。
你可以用以下表格,來思考你的金句。

相似相異
喜歡成功失敗
認同理解堅持放棄
後悔遺憾堅強脆弱
孤獨孤單勇氣恐懼
全力以赴盡力而為釋懷在乎
認輸服輸優點缺點
忘記原諒完美缺憾
幸福自由得到失去
力量勇氣珍惜放手
重要值得主動被動
選擇決定確定不確定
羨慕嫉妒
經歷經驗成熟幼稚
分享分擔
信任信用
放下放棄傷痛陽光
改變轉變大人小孩
野心抱負真相謊言
認同接受不變
需要想要熟悉陌生
驕傲尊嚴開始結束
付出投資平凡精采
知足滿足記住忘記
出走出發  

2.拆字詞解釋

我們的繁體字,本身就有象形、會意、指事的元素在裡面,因此很多字的組成都是蠻有意思的。

例如:錯這個字,可以看成昔日的黃金,也就是說,當我們一直眷戀著過去珍貴的事物,對現在來說就是一種過錯,而對這個字,它的旁邊是寸部,也就是說,每一件對的事,都是從一寸一寸很小開始累積,最後才會變成別人眼中對的事。

再來看舒這個字,想要過得舒服,從舒這個字你就發現了兩個關鍵:1.要敢捨2.要能給。其實這就是人生的智慧,用不到的就是要捨得給出去,人生也需要瘦身,才能恣意舒暢,不是嗎?最後再來看看這個字:臭。你發現了嗎?只要自大多一點,就會讓人覺得臭了。最後一個字:恥,當一個人能知恥時,是因為他懂得用耳朵傾聽自己內心的聲音。

下面這些字,你也可以自己拆拆看。

這十個字,最難的就是後面兩個字。要稍微有點變化,講的右邊就是結構,構字右邊,所以你可以詮釋成,要講一件事,需要的就是有完整的結構。

那累呢?累是田+糸(音ㄇ一ˋ),所以可以詮釋為甜蜜,最累的就是甜蜜的負荷。

除了字以外,我們還可以拆詞。我常問:什麼是感覺呢?生氣是感覺嗎?開心是感覺嗎?他們都只能算是感受,你要知道你為何生氣、為何開心,從感受到覺察才叫做感覺。感覺=感受+覺察

還有呢?我們常說活動,因此要活就要動。還有教學,沒有學生是被教會的,只有自己學會,一個老師不用很會教,重要的是要讓學生很想學。我們常說管教,沒錯一定要先管才能教。這些就是拆詞解釋。

以下的詞,你也可以自己拆拆看。

演講感動命運企劃學生創意自信忘記捨得行動

我就以忘記這個詞,再做示範好了。

『忘記』,原來真正的遺忘,是你覺得已經忘了,其實你一直都記得。

換句話說,忘記,不是記不起來,而是就算提起也無所謂了。

你也可以這樣解讀:忘記,是要你先忘再記,忘掉舊的,努力記下新的,才能真正忘記。

你可能會覺得,老師這是歪理吧,你要記住,金句的關鍵在於深刻,而不在於對錯與否,對錯是你過程中需要去證明的,但金句只是為了加深記憶。

3.推翻陳調

要讓人深刻,其實可以改編原本大家常說的話,透過大家原有的印象,反而能加深你改編的話。

例如:夢想是留給永不放棄的人,但我說:夢想是留給願意放棄其他所有的人

不做不會怎麼樣,做了會很不一樣。真的嗎?我說:不做不會怎麼樣,做了就要讓他不一樣。

大多數的人說:成功來自於堅持,我說:堅持不會成功,堅持到別人支持才會成功。

有人說:成功的相反是失敗,我說成功的相反不是失敗,而是什麼都不做。

有人說:有錢人跟你想得不一樣,我說:有錢人從來不是想,而是做得跟你不一樣。

找出那些每天都有人跟你說的事,再找出例外來推翻它,就能創造出令人印象深刻的金句。

文字的藝術需要你不斷的精鍊與揣摩,寫歌詞或文案,都不是一蹴可及的,需要你的練習與雕琢,當然最重要的是你自己必須對要說的話深信不疑,那麼再普通的一句話,也許在你的口中都有著無比的力量。

要讓人心動的第二個關鍵:創造入戲點

不知道你有沒有這樣的經驗,跟顧客說了產品老半天,他卻依然一副興致缺缺,遲遲無法做決定的狀態,但可能因為某件事、某句話、某個神情….突然讓他整個人部一樣了呢?

當你的表達對方聽得懂,而且他也認同,但最後卻沒有遲遲行動的原因是什麼呢?

坦白說,這個原因有很多,但我們可以總歸來說,就是他還不夠入戲,因此這個入戲點可以說是五花八門,當然嚴格來說就是我們常說的心理學,也有人說是冷讀術或讀心術,或是在神經語言程式學(NLP)中,被稱作催眠式語言。而這些方法都被我稱為入戲點。

我將這些入戲點分為三大類:

(一)專家分析類

人們容易相信專家,但是一般人該如何假冒專家呢?只要你把握以下的原則,就能展現出專家的自信,當然也容易讓人們相信。

1.分類斷言

專家就是在某個領域學有專長,因此劃分領域,將事物分類,就能營造出專家的感覺與氣勢。

例如:表達有三個層次:一般人、專家跟神

一般人是說了,但你不會聽,專家是說了,然後你也聽了,而神是不用說,你就聽了。那個神不是別人,就是你自己。你就是你自己的神,最容易說服你的人就是你自己。

如果有人來問你,老師我該怎麼讓人喜歡我。

你說:要讓人喜歡有三種方法。聽完這句話,你是不是覺得對方好像是專家的感覺,然後你是不是入戲了呢?

如果有人來問你,我該怎麼樣才能賺到錢。

你說:這個世界上只有兩種人能賺到錢,這個時候你是不是很想知道答案呢?

分類斷言,可以強化你的觀點,讓對方進入你的世界,而且他本身就是一個好的入戲點。

好吧!我知道你現在很想知道讓人喜歡你的三種方法。我就不賣關子了。

第一種:成為對方喜歡的人,這不用我說了吧!但是投其所好一定不是你最想追求的。

第二種:成為所有人喜歡的人,我的意思是要你不要刻意的把焦點放在你在意的人身上,當他周遭的人都喜歡你時,他自然不會討厭你,而你也不會因為過分在意他而無法呈現最自在的自己,其實自信就是一種自在,當你展現自在,就能散發自信,而每個人都喜歡有自信的人。

那第三種是什麼呢?就是成為你自己喜歡的人。很多的人都希望別人喜歡自己,但卻忽略了,只有成為自己喜歡的人,才能展現出最好的自己,在要求別人喜歡自己之前,先問問你自己,那你喜歡自己嗎?當你喜歡自己時,你會發現,沒有理由別人會討厭你的。
2.矩陣分析類

專家跟一般人的差別是什麼呢?就是能更全面化的看待一件事,因此很多人問我:老師你是怎麼想出那些:什麼成功的人有幾種、領導團隊的方法有幾種、影響一個人的意願有幾種……之類的呢?

這裡要分享一個很好用的工具,矩陣分析。而其中最常使用的叫做象限分析法。

只要我們想好兩個面向,就能使用象限分析。

例如:需要vs想要

你可以這樣說:這個世界上我們追求的不外乎四種東西。

第一種:你需要的而且是你想要的

這種東西叫做:生命。

生命是你需要的,而且是你想要的,你需要生命,你想要精采的生命。那是每個人獨一無二的部份。

第二種:你需要的但卻不見得是你想要的

這種東西叫做:生活

生活是你需要的,你必須活著,可是你卻無法決定怎麼活,生活不見得是你想要的,可是你必須活著不是嗎?

第三種:你不需要的但卻是你想要的

這種東西叫做:使命

人沒有使命可不可以活著,答案當然是肯定的。可是,你卻會不時的問自己,我活著究竟為了什麼?從生活走到生命,你需要的就是使命,如何使用你的生命,你要找到那份屬於自己的使用說明書,那是有人終其一生在尋找,但一輩子也不見得能找到的東西。

第四種:你不需要也不是你想要的

這種東西往往叫做責任

人不需要責任也可以活得好好的,而且通常他也不是你想要的,很多人希望自己能做事卻不用為結果負責,但是卻有另一群少數人,願意追求責任,那是為什麼呢?既然不需要也不想要,又為何要追求呢?因為在追求的過程中,可以培養自己找到使命的能力,進而活出精采的生命。

我再舉個例子:心態vs能力

你可以說:學校的學生無非分成四種

第一種:心態好能力也好的學生

這種學生就是你不用管的學生,讓他自由發展,就能長得很好。

第二種:心態差能力好的學生

這種學生就是欠管的學生,你給他的限制越多,他越能在夾縫中求生存,展現他生命的韌性。

第三種:心態好能力差的學生

這種學生就是會讓你很想掐死他再掐死自己的學生,然後最後你會發現一件事,就是同樣讓他自由發展,他就算長得不好,就讓他重生,也許會有不一樣的人生,你從他們身上會領悟到,誰說人生只能讀書呢?

第四種:心態差能力也差的學生

這種學生你除了讓他自生自滅外,重要的還必須做出隔離。當然要救他們的方式不是沒有,但必須要重頭開始,重新埋下新的種子,是必然要做的事。

我想你大概有抓到訣竅了,你可以自己試試下面的詞彙。

興趣vs專長錢vs閒可以vs願意美貌vs智慧


其實象限法是簡化了矩陣,最小的矩陣是2×2也就是說本來有四個詞,但象限把它簡化成兩個詞,每個詞再變成有或沒有,是或不是,就變成了四個詞。

例如:錢可分為有錢沒錢,閒可分為有閒沒閒,這樣就變成了2×2的矩陣,但其實矩陣的好處不只如此,一件事情只要我們找出了所有影響的因素,再透過矩陣,就能把所有可能性一網打盡。

例如:我找出了跟開場表達有關的八個元素,經過矩陣整理後,就有了16種的開場手法,再搭配適合的年齡層,就有了很完整的分析:

我們把開場的目的分為:點出主題、說明目的、運用現場情況、跟自我介紹

然後可以運用的手法有:故事、提問、動畫、跟影片。

所以,每種目的都有四種方法,這樣子就有16種方法可以選擇,而這16種方法又分別適合運用在哪個年齡層,就成了上面的表格。

當你這樣分析後,台下的聽眾就會感受到你的專業,也會認為今天收穫很多,為什麼呢?因為,光整理分析就需要大量的時間,還記得嗎?聽眾要的都跟時間有關。

當然,你可以自己再去增加這類型的入戲點,例如運用數據、名人語錄……等。

我提供給你的是系統,至於程式,你隨時可以自行安裝。

第二類型的入戲點:意外(反差)

會讓人印象深刻的事情,當然就是那些你沒想到的事,在前面我們談到啟發的時候,也提到這個觀念,但現在我們並沒有嚴格的要求要有啟發,只是先創造一個入戲點而已,因此只要能創造出意外,就達到我們的效果了。

1.製造懸念

例如:你說,漢堡是我這輩子第二喜歡的食物了。

當你這樣說完,大家是不是很好奇那你最喜歡的是什麼呢?無論你接下來要不要說,至少大家都開始很專心聽了。

你還可以這樣說:如果她不算,你是我見過最可愛的女生了。

2.名句改編

從小到大我們都背過某些詩詞、成語或歇後語,他的好處是已經讓大家有預設的想法,也就是我說了第一句,你就能背出第二句,當大家有期待的時候,就是創造意外最好的時刻了。

例如當你說小時了了,大家就想回:大未必佳,你搖搖頭說:小時了了,夠用就好。大家就會會心一笑。

春眠不覺曉,鬧鐘被按掉,同學叫不了,通通被當掉。

月落烏啼霜滿天,考卷零分在旁邊……

我們都說要:見人說…..人話,那見鬼呢~大家就會回說鬼話,於是我會說:見鬼你還跟他講話喔!這時候大家的笑聲就證明了他們:入戲了。

笑聲是最好判斷是否入戲的指標,所以笑聲結束的那刻,就是最好說重點的時候。

3.重新定義

其實這也是一種快速改變認知的方式,當大家都認為這件事是這樣的時候,你重新定義,就會吸引大家的注意力。例如:我最常在演講開始的時候說:你們的表情看起來不是來聽演講,很像來參加我的告別式。這時候,大家通常就會有反應,接著我就說:原來不是告別式,那是你們的螢幕保護程式。

然後,我會說:我希望今天不是演講,而是拍賣會,我說的每一句話有多少的價值,不是由我決定,而是由你們,拍賣會上是價高者得,但今天是『會用』者得。

『重新定義』,這個入戲點很好用,例如當大家笑時,你可以說,你們是覺得好笑,還是覺得『我』好笑,這個要說清楚喔!
當有人哭的時候,你可以說:我知道你不是難過,也不是感動,而是想哭而已。

重新定義會讓人專注,想聽聽你有什麼不一樣的詮釋,無論詮釋的好壞,都會讓人想聽聽看,那麼你就達到你的入戲目的了。

第三類型的入戲點:自主體驗

這也是我最喜歡使用的入戲點,要讓大家入戲,最簡單有效的方式,就是讓他們參與,也就是直接的互動。

光是把你的手放在你的心臟,當你數心跳八下時,閉上你的眼睛,聽我這句話……這個簡單的指令跟動作,就能讓大家入戲。

體驗不一定是一個活動,有時候可能是一個問句,例如體驗做抉擇的情境。

這裡有一些簡單的法則跟你分享:

1.抉擇換位法

就是在故事的任何轉折點,需要抉擇時,問對方,如果是你,你打算怎麼做呢?

請注意,這個問句,原則上是不需要對方回答的,只是當你詢問時,會讓對方更入戲。

例如:在玩線上遊戲的過程中,有兩個任務突然在你的面前,一個完成後給你高的經驗值,但錢比較少,另一個錢多,但經驗值少,如果是你,你會選擇先完成哪一個呢?

這裡,我想要特別說明,並不是要你刻意創造什麼選擇,而是讓這個問句變成是一種表達的口頭禪,就是時常穿插在你的表達裡面。

例如:各位想想看,如果是你的話,你會怎麼做呢?把這句話,當成是你承上啟下的開場白,就會有效果了。

2.默契式問句

你應該有看過一些激勵大會,會喊一些口號,其實這也是一種入戲點的方式,當建立一些默契後,穿插在你的演講中,你可能常會聽到:確認請說,大家就會回:Yes,通常還會搭配舉手握拳的動作,你也可以簡單的建立屬於自己的默契,例如我喜歡確認大家懂了嗎?於是我會在演講中建立一個默契:當我說123,若你懂剛剛的表達請你回答:嗯….(聲音往下沉)但若不懂,請你一樣回答:嗯….但聲音往上揚。

3.互動式問句

就是定時的與大家互動,例如問:大家還在嗎?我可以繼續講下去嗎?大家想知道答案嗎?類似這樣的問句,其實也在提醒大家入戲。

當然體驗式的入戲點,還不只有這些,例如找人上台當演員。

觀眾喜歡看到跟自己一樣的人在台上,因為那就好像對方代替自己上台一樣,大家想看他會怎麼樣。所以,有些問題,我們找人上台回答,也會讓台下的人容易入戲。

最後就是,透過你的指令,配合你的動作,在過程中發現到了一些從沒注意到的細節,也會讓人們入戲。我最喜歡用的是就是一些肢體上面的障礙,讓大家發現原來自己有些動作,看似簡單,但卻無法做到。一旦,他們跟著做,最後發現到了結果,他們對你接下來要說的,就更容易深信不疑了。

這三類型的入戲點,都可以不斷的去補充延伸,給你這個架構,就是要讓你未來能把新學到的入戲點放到裡面。

我幫你複習一下吧!當你開始相信對方或半信半疑的時候,那麼表示他使用了專家分析類的入戲點,當出乎你意料之外,無論是好笑的、難過的、感人的,那麼他都是用了第二類型的入戲點,而最後,只要你的好奇心、同理心…..等,被引起的那一刻,你很想知道答案,或是你開始將自己代入了對方敘述的情境,那麼你就是進入了第三類型的入戲點。

最後一個使人心動的關鍵:訊息故事化。

一個事件究竟該怎麼變成故事呢?

首先,我們要知道故事包含了哪些元素:

1.時間地點

昨天是時間,去年是時間,2007年的9月3日也是時間,但是當你說時間的時候,哪一種敘述更人引人入勝呢?你說昨天我發生了一件事,跟2017/9/20我發生了一件事,如果剛好是昨天,你還可以開完笑說:我記的很清楚,因為就是昨天……

不過,我要你敘述具體的時間,當然不是跟你開玩笑的,你敘述的越具體代表的就是越真實,而越真實就越有力量。

同樣的,地點也是如此,2017/9/20那天,我受邀去一間學校演講,跟2017/9/20那天,我去了屏東的一間女校,屏東女中演講。

在這個過程中,你當然還可以把之前學的技巧加進來,例如:創造懸念。

2017/9/20那天,我去了一間學校演講,這間學校都是女生,而且她們學校在我們台灣的最南邊,她們的運動服讓我印象很深刻,上面寫著:陽光女兒。

你發現了嗎?我只是在敘述地點,但我每講一個訊息,你們就會開始猜是哪一間學校,最後直到我說出答案為止。

2.角色

曾有人問香港大導演杜琪峰:一部好看的電影,故事重不重要?杜琪峰應該有學過精表達,他說:在我的電影裡不重要,這句話答得很妙,這時候我們會很好奇,那他的電影裡有什麼呢?杜琪峰說:不過,我雖然沒有好的故事,但我有特別的人物。

其實杜導的這句話並不是隨口說說的,他的電影裡對於人物的刻劃總是入木三分,而且的確電影的故事往往都有某些套路可循,因此,故事的題材可能沒有什麼新意,但是只要有好的角色,就能讓電影有特色。

所以,你也要在你的訊息裡面加入角色,例如:當我進入禮堂,學生都已經就坐,這段話如果你改成:當我進入屏女最大的演講場地『禮堂』時,學生都已經乖乖就坐,因為臺上有一個人,穿著綠色整齊熨燙過的制服,很有威嚴的在台上請同學安靜做好,沒錯她就是我高中最尊敬的『教官』。

3.對白

既然有角色,就會有經典的對白,我們都很難忘記劉德華在無間道說的那句話:我只是想做個好人。

因此,加上對白,故事就有了生命力,而對白也可以是故事中的重要記憶點。

那天演講要結束前,我照慣例,讓現場的同學有機會主動上台說話,第三個上台的女生是我最難忘的,因為她在我還沒叫她的時候就衝到臺前,上了臺:她說,一開始校長介紹說這是一位很有魅力的講師,結果老師一上台,他的樣子……,她說到這,我只好跟臺下的學生一起笑了一下,但接著她說:『當老師開口講不到兩分鐘,我完全被老師的魅力所吸引,我想說的是,人真的不能用外表來衡量的』,我當時心裡想:這個孩子還真的不太會說話,但是我能感受到她那熱切的真心。

當然最後一個元素就是故事的情節大綱了。
那究竟應該怎麼把訊息故事化呢?所謂的訊息就是某個事件,例如:你為什麼會買這本精準表達力的書呢?你可能會回答:因為,我曾經聽過柏賢老師的演講,讓我覺得很精采,所以我就想買這本書來學習表達。

這句話,其實就是一個訊息,而這個訊息其實就帶出了情節。

一開始聽了我的演講,後來看到老師出書,想精進自己的表達力,於是買了書。

所以,總共有三段,接著再把剛剛講的故事元素放進來,就會變成故事了,我給你來個示範:

兩年前的9月3日,我聽了柏賢老師的一場演講,那天是開學的第二天,早上的10:00-12:00,我心不甘情不願的跟著班上的同學一起到我們學校週會的場地,我讀的學校是少數以當地縣市來命名,卻不是當地第一志願的學校,我們的第一志願是武陵高中,你們應該知道我的學校了吧!那天的演講,我現在只記得老師告訴我:開始需要勇氣,持續需要相信,沒想到兩年很快就過了,就在三天前,我看到老師的訊息,他出版了一本新書,我班上最好的同學問我:你還記得李柏賢老師嗎?你不是一直想增進表達能力,聽說他出了新書是教表達力的,我們一起去買好不好?

當然上面這個故事是我編的啦!但是,你發現了嗎?本來只是一句話,而加入故事的元素後,它就變成了一個故事。

說到這裡,我最怕你們誤會一件事,老師:原來說故事就是把本來要講的話變長嘛!多一點描述,多講一點細節,這樣就能變故事了嘛!

你應該聽得出,我在反串吧!故事並不是要讓一段話變長,也不是要多一點形容,甚至多說一些枝微末節的廢話都是不需要的,不是這樣就能變成故事,這完全是錯誤的觀念。

故事要的不是細節,而是特色,多的形容只是要讓聽眾更有畫面感。故事的好處就是讓人容易記住每個轉折點,其實最後只要眾人明白我們的故事,那就夠了,人們很自然的就能記住故事,這就是為什麼要推廣訊息故事化的主因,因為故事的敘述,更能讓人記憶深刻。

當然,一個能讓人心動、行動的故事,一定是能有啟發的好故事。

所以關鍵不在於你有沒有故事,而是你有沒有什麼核心價值、訊息,想要讓人接受,所以我們要學的是把我們本來要敘述的條列式大綱,透過故事元素故事化,讓生硬的文句有了生命力。

我在最後再做一個示範吧!
精準表達力的課程大綱如下:

一、要學好一個東西,就要先學會為他定義

1.精準表達力的定義是什麼

a.讓人懂 b.讓人通 c.讓人動

2.要讓人懂什麼?

a.懂意思 b.懂情緒 c.懂目的

3.怎麼讓人通?

a.出乎意料之外 b.合乎情理之間

4.怎麼讓人動?

a.打造金句 b.創造入戲點 c.訊息故事化。

當我寫出大綱後,接著我試著用故事將要表達的大綱串起來,來聽聽這個故事吧!


在我幼稚園的時候,我就是一個很喜歡問為什麼的孩子,我喜歡打破砂鍋問到底,
還要問砂鍋到底破哪裡。直到我高中二年級的時候,我遇到了對手,我的英文老師,每當我問她問題時,她沒有給我答案,反而給了我問題。

我問她說:要怎樣才能把英文學好呢?她卻問我:你覺得要到什麼樣的程度才算『好』呢?

我問她:要怎樣才能交到好朋友,她又問我:哪一種朋友可以算是你的好朋友呢?我漸漸明白,她在幫我釐清我真正的問題,原來要找到一個問題的答案,就要先好好的『定義』問題,因此當我在思考,要怎麼培養精準的表達力時,我第一個念頭就是:要怎麼定義精準的表達力呢?

我開始研究那些我喜歡的講者,我發現他們都有一些共通之處,首先,他們的表達無論內容有多專業,但他們總能深入淺出,用各種生動的譬喻或是故事,讓我能在最短的時間明白他們想傳達的訊息,於是第一個定義就是:讓人懂。

接著我還發現,他們的表達總能讓我出乎意料之外,但似乎又合情合理,他們的邏輯順暢,讓我每次都覺得時間過得很快,聽他們的表達本身就是一種享受,於是第二個定義又出現了:讓人通。

而在這些厲害的演講者中,如果在分等級的話,我發現那些最頂尖的表達者,還有一個共通之處,就是他們靠演講就賺了大錢,為什麼呢?因為他們的表達往往很具有影響力,能夠讓人立刻產生行動,即便要付出龐大的金錢代價,但他們就是能打動人心,於是第三個也最重要的定義就是:讓人動。

當我找出定義後,很多事情就變得簡單了,但簡單也不簡單,怎麼說呢?有人說練習一萬個小時才能變成專業,我已經找到要努力的方向了,但那也代表了必須開始修煉了。

於是,我開始透過我的講座分享,問我的學員:你覺得老師講的你都能懂嗎?

我記得有一次學員跟我說:老師,我覺得你不只是讓我們懂你講的,而且我們還能懂你用心的付出以及在乎。那天我才明白,原來要讓學員懂的不只是你想傳達的訊息,還有你呈現的情緒,好的表達一定能讓人感覺到情緒的。

但接著,大約十年前,我的表達遇到了瓶頸,簡單來說呢,就是叫好不叫座,學員當下的感覺都很好,但是回去後卻又不知道自己學到了什麼,原來他們沒有深刻的記憶點,因為不懂我想傳達的核心價值究竟是什麼?我記得當時我在網路上搜尋自己的演講,結果發現同一場演講,每個人得到的收穫都不同,焦點都不太一樣,這本來是沒什麼問題的,但問題是,竟然很少人寫到我認為是重點的部份。

那這個問題就大了,於是我開始會重複強調我想傳達的目的,我終於理出了,任人清楚易懂的三個關鍵:1.懂意思 2.懂情緒 3.懂目的。

當我進展到這個階段時,課程的邀約每年開始都至少百場以上,逐漸也開始跟管顧公司合作,也遇到了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個問題:我跟其他老師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呢?

於是我整理了學員給我的回饋,我發現我擅長給人啟發,並讓人認同,我終於明白了第二個精準表達的重要關鍵:出乎意料之外,合乎情理之間,就是要讓人『通』,提出不一樣的觀點,但是有邏輯的傳遞給學員,有理據的贏得認同。

在這個階段,可以說是我表達的顛峰,幾乎課程都是重複邀約或轉介紹,每天南征北討,直到四年前我的孩子要來到這個世界上了。

我的人生故事似乎進展到另一個階段,連帶我的生涯規劃也必須深思,於是我問了自己一個每天幾乎都有人問我,而我一直有答案的問題。

這個問題是:老師,你究竟要的是什麼?而我的公版答案則是:讓教育發揮最大的價值。答案有了,那麼接著的問題是:那方向對嗎?每天我有朝這個方向努力嗎?

每天這樣奔波,是不是最有價值的一件事呢?然後,我究竟是在滿足別人的需求,還是在創造我要的價值呢?這些問題的答案都沒有絕對。我只能再多做嘗試。

於是,我開始做了一件,足以在未來人生自傳裡,堪稱舉足輕重的一個決定,我開始每天在我的FB寫下一篇短文,直到現在整整寫了四年多,我還堅持著每天寫。因為,我覺得既然要讓教育發揮最大的價值,就應該用任何可行的方式,散播自己的信念,而我的文章有一個很重要的特色,就是為了讓大家願意轉貼分享,我都會找一張圖片,上面寫上我設計的一句話,來呼應當天寫的文章。我發現那句話的散播力道很強,也因為這樣開始累積了我的粉絲群。 也從那個時候開始,我主動的跟邀約我的學校說:我想講一個主題,叫做:生命應該是這樣的。

而我總會在課程中問學員:人,這輩子最大的敵人是誰呢?我的答案是:時間有限。

賈伯斯曾說:『死亡簡直就是生命中最棒的發明,提醒自己快死了,是避免掉入失敗的思緒陷阱裡最好的方法。生不帶來,死不帶去。不順從自己的心太沒道理了。』 

就在有一天演講結束,我也這樣的問自己:對,時間有限,那我究竟在做什麼呢?長途奔波做一場演講,然後在風塵僕僕的回去,這是我貢獻最大價值的方式嗎?

那一年,我開始做了公開班,我希望我可控制我自己的時間,做我自己想做的事,我不用和客戶來回的溝通互動,我把我想做的事寫成文案,你想來就來,我想開就開,當然,也因為這些年的累積,才有了通路讓別人看到我們的文案。

這時候,我才領悟了精準表達的最後一個關鍵:讓人動。唯有發揮影響力,才是精準表達最佳的呈現,而每天思考照片上的那句話,讓我鍛鍊出打造金句的系統,因為公開班要給最快速有效的方法,我開始分析設計各種表達吸睛的技巧,創造了無數的入戲點,當然最後所有學員能記住的,往往是我說了什麼故事。

上面這段文字,不知道大家注意到了嗎?其實他就可以是一篇講稿,我把一開始敘述的大綱串聯成了故事。

如此一來,你也不會忘了你的大綱,而整個過程也能流暢富有節奏。現在你有了精準表達的系統,如果你還想把它內化成你的能力,歡迎來到課程現場,參加我們精準表達力的研習。

這個世界掌握在那些懂得精準表達的人,因為要懂得表達,就要先了解自己,然後了解對方,一個知己知彼的人,自然能百戰百勝。

Newsletter Updates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below and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0
    0
    我的購物車
    您目前還沒加入任何商品喔!回到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