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如何找到自己的天賦與使命

你知道天賦與使命最大的敵人是誰嗎?

就是我們『自己』。

因為,我們總是在做『喜歡』做的事。

但,天賦不見得是你喜歡的,不過一定是適合你的。

喜歡,是一種很短暫的感覺。

就像愛跟喜歡差在哪裡呢?

我很喜歡這樣的解釋:

愛一個人,有時你會喜歡她/他,有時你會不喜歡她/他,甚至有時你會忘了你喜歡她/他。

因此,用喜歡來判斷很多事,是很容易誤判的。

可是有趣的是,用討厭來判斷一件事,卻是很準確的。

你的天賦不太可能是你討厭做的事。

用『討厭』來刪除某些事,的確可以減省一些摸索的時間。

(雖然主題不是感情,但還是要提醒一下,用『討厭』來刪掉某些人卻有可能誤判)

為什麼天賦那麼難找呢?

因為他有可能是一項能力,也有可能是某種特質。

什麼是能力呢?就是某件事,你可以做得比別人快或比別人好。

例如:穿針引線、剪紙藝術、做菜、繪畫、跳舞、彈奏樂器、閱讀理解、平衡感好、運動反應快…..等。

這些能力,其實都可以透過訓練來到達某種程度。

但是,若不是你的天賦,你會很辛苦,而且到達某種程度就很難再突破。

另一種叫做特質:善於傾聽、高度具備耐心、敏感、觀察力強….等。

特質當然也可以透過訓練培養,但是你一定聽過:江山易改,本性難移。

如果不是你特質,你做起來就會給人感覺『怪怪的』。

能力是透過做事的過程來發現的,特質則是需要相處才會發現。

因此,要找到自己的天賦,就有兩個很重要的元素:

1.多做事

2.多互動

可惜的是,從我們進入正規的教育後(幼稚園就算),我們做的事就變得狹隘了。

小的時候,會讓你盡情去摸索,做任何的嘗試,起碼抓周的時候,是讓你自己選吧!

但是,上了幼稚園,很多的父母開始要孩子讀雙語幼稚園,凡事要贏在起跑點….等。

當然,現在很多的觀念在改變了。

例如蒙特梭利教育法有幾個核心重點:

1.混齡的課堂

2.無打擾的學習時段

3.不透過直接指導的學習

4.教室內行動的自由

(以上僅列舉)

可是,即便在幼稚園有所改變,但升上小學呢?到了國中、高中呢?

在台灣,仍然是考試引領教學的情況,我們的孩子並沒有『少做事』,每天的時間是被排滿的,但是多做事的前提是:能嘗試不一樣的事!

在探索的階段裡,我們卻已經給了孩子答案:好好讀書,才能出人頭地。

這並不是學校教育的問題而已,而是整個社會氛圍。

老師如果進行多元化的教學,家長會認同嗎?如果能認同,就不會有補習班林立的狀況了。

就連學生自己也會排斥跟考試成績無關的作業。

因為,要取得認同最簡單的方式,就是考試成績好。

可是,我們卻常說:往往畢業後,那些很有成就的,都是當年調皮搗蛋,不愛念書的孩子。

這不是很矛盾嗎?

不,一點都不矛盾,因為那些孩子更早開始探索自己的天賦,他們奉行多做事,多互動的原則,比很多把時間都花在讀書的孩子,他們更早知道自己討厭什麼,自己適合做什麼。

再來,不知道你發現了嗎?

那些調皮搗蛋的學生,往往有一個共通的特質,就是:愛講話。

這意味著什麼呢?

就是我們的教育裡,不喜歡學生『愛講話』,因為講話就表示你沒有在『聽』

會讀書的孩子,就是要專心吸收知識,與人互動的社交行為,都是在浪費『讀書時間』。

這並沒有錯,如果我要我的孩子考試考好,我也會要他盡量不要跟『人』互動。

要衝刺考試,就是要懂的妥善利用時間,與人互動的選項,絕對要第一個刪除。

因此,班上前三名的學生,都有一項能力,是我從小就非常佩服的,他們竟然可以在考試前都不說話,坐在位子上專心地念書。

你知道嗎?要我一天不跟人說話,那跟殺了我一樣痛苦。

所以我從小就是老師眼裡頭痛的問題學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我超愛跟人說話。

那你發現結果了嗎?那些調皮的孩子,為什麼後來會有異於常人的成就呢?

因為他們從小就順著『本性』在生活

這裏,我們發現了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天賦不只是發現,還需要發展』

我們總是想用發現的角度來找到天賦,用這樣的概念,你總是『有感覺』才會去做某些事。

但,其實很多時候,我們是做著做著,竟然『越有感覺』。

只是發現天賦,那並不能保證你的成功,能夠認真的去發展,才是關鍵。

那麼以台灣的現況來看,要找到天賦,不能說是最佳的時間點,但應該是最有可能的時間點,就是你念大學的時候了。

因為某種程度來說:你比較自由了。

你被賦予了能夠自己做出大多數的選擇,例如:自己選要修的課,自己選要坐的位子,甚至自己選要交的朋友(以前被迫就是跟同班同學相處),可以選擇後,你要增加的就是你的選項。

例如:你不只可以修自己學校的課,還能修其他大學的。

這個時候,就要談到那使命是怎麼回事呢?

使命就像選擇跟決定的差別一樣。

選擇有很多,但決定只有一個

該怎麼樣才能決定,那就是你唯一想要的那一個呢?

沒有足夠的選擇,『決定』就沒有發揮最大的意義。

因此,如何從非常多的選項,走到『唯一』的過程,就是找到使命的旅程。

我很喜歡用Passion這個字。

很多人翻譯成熱情,但其實這跟我們平常定義的熱情不太一樣。

我們平常形容一個人很熱情,其實只是感受到他的熱血而已。

真正的熱情,不只是你感受到的,而是你會發自內心敬佩的。

因為,Passion這個字,本來的意思就有:受苦的含義存在。

因此,這樣的熱情帶點偏執,或者用『信念』來形容會更貼切。

你聽過:木村爺爺嗎?

木村爺爺種蘋果的故事,就是Passion最好的演繹。

想了解故事可以看:http://www.epochtimes.com/b5/17/9/11/n9618830.htm

是的,這樣的熱情,常常會讓人覺得有點傻,甚至如果你是他的朋友,還會有點心疼。

但,更多的會是敬佩他這樣的精神。

這樣的精神,就是一種使命。

而這種使命,就會有一種魅力,有一種讓人從敬佩甚至想追隨的魅力。

那究竟該怎麼找到這樣的使命呢?

其實,先不要談自己吧!

你知道嗎?每份工作都有他的使命。

郵差應該要有要把信件送達的使命,還記得賣座的電影海角七號的故事嗎?就是一封沒有被送達的信,開啟了動人的故事。

使命的前身其實就是『責任』。

你可能還找不到你來到這個世界上的『責任』,但是你扮演的每個角色,都有他的責任,不是嗎?

所謂的使命,就是每個角色他應該貢獻的價值。

找不到你的使命沒關係,那就做好你現在扮演的每個角色。

從這些角色中,有一天你一定能發現哪一個才是你真正想一直扮演的。

說了這麼多,你知道方法了嗎?

1.從外在的互動中,找到別人認可你的天賦

2.從內在的提問中,找到自己喜歡並擅長的天賦

3.從天賦中發展成工作,努力精進

4.從工作中找到應盡的責任,即使痛苦也力求卓越與完美

5.從責任中找到終其一生要做的使命

最後問你,這樣做值得嗎?

這個問題不難回答,如果你不過這樣的人生,要過什麼樣的人生呢?

我們的前半生應該不斷探尋,不要輕易的決定人生的模樣。

而我們的後半生應該不斷精進,不要輕易的妥協於人生的考驗

分界前半生與後半生的,並不是時間。

而是你何時意識到,該成為自己生命的領導者

電子報更新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below and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0
    0
    我的購物車
    您目前還沒加入任何商品喔!回到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