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發明電燈的為什麼不是愛迪生的爸爸?

 

孩子的童言童語往往透露出值得反思的智慧。

朋友分享一個故事:家裡廚房傳來把破碗盤的聲音,
他們的小兒子很快的就說, 一定是媽媽打破的,
於是他就問兒子:你都沒有看到,怎麼可以這麼肯定呢?
他很天真的回答:因為,我都沒有聽到罵人的聲音阿!

現在的老師不能只是傳遞知識,
因為我們傳遞知識的速度可能比不上,他們直接在網路上搜尋的速度。

讓學生信服的不能再只是老師這個身分。同樣的氛圍也在家庭中開始蔓延。

十歲的兒子問爸爸:是不是爸爸懂得都應該比兒子多呢?
爸爸微笑的點點頭,那是當然的阿!

接著兒子問:那電燈是誰發明的。爸爸很快的回答:是愛迪生阿。
接著你想到兒子要問什麼了嗎?

他問:那為什麼發明電燈的人不是愛迪生的爸爸呢?

有時候身分就像學歷,乍看之下是能力的證明。
但也可能造成期待後的落差。

就像我常在課程說的,重要的不是你說你是誰,而是你讓別人覺得你是誰。

而其實,每一個身分的背後,
都應該有一段動人的生命故事,
那才是能夠打動人心的關鍵。

不是因為你是媽媽,所以孩子應該聽你的。
而是因為你在當媽媽的時候,做了什麼呢?

有空的時候,可以在你的團隊中做這樣的練習,
這是老師在做自信力培養的時候的小活動,
自信不是靠別人讚美能夠誇出來的,
所以我推廣的不是讚美,而是發現,當然發現後要讓對方知道。

自信,也不是不斷讚美自己就能培養的,
而是你自然而然展現出的狀態,
沒有擔憂、不舒服、不確定,就是一種從容的感覺。

這個練習可以變成一種固定的模式,例如每次聚會一開始就可以做:

大家輪流每人分享一個可以幫助到別人的訊息。
一開始你會覺得彆扭,那是因為你很少覺得自己可以幫助到別人,
其實每個人的生命經歷或經驗都可以幫助到別人,
以經歷來說,如果有人跟我分享一間好的員工聚餐尾牙餐廳,
對我來現在說就是非常受用的訊息。

也許身分給你權力,但更需要真的具備那些能力才能實至名歸,
而能力絕對不是身分給你的,
而是獲得身分過程裡,你擷取的養分。
那些生命的歷程,才是真實存在的。

讓人信服的不是你的身分,而是你經歷過的生命。

電子報更新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below and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0
    0
    我的購物車
    您目前還沒加入任何商品喔!回到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