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opping Cart

購物車內沒有任何商品。

如果不知道該怎麼做,難道『等待』不是一種方法嗎?

那天有學員問我:「老師,如果不知道該怎麼做,難道『等待』不是一種方法嗎?」

你有聽過猶太人賣豆子的故事嗎?
大家都知道猶太人是世界上最會賺錢的民族。

自然跟他們有很強的財商有關。
而其實,賺錢是結果,
所謂的財商,其實就是與人產生優質互動的智慧。

因為錢本來就在別人的口袋裡。
那麼這個賣豆子的故事,就有我們值得深思的智慧。

故事是這樣說的:
如果你要賣豆子,但想盡辦法也賣不出去,
那你可以先把豆子拿回家, 放入泥土裡,
再澆水讓它逐漸生長,長出豆芽後,就能改賣豆芽。

假如豆芽還是沒人買,那麼就讓它繼續長,長成豆苗再去賣,
如果豆苗還是不行,那就讓它再繼續長,移植到花盆,搞成盆景來賣。

這是一個寓言故事。 那究竟寓意是什麼呢?

人生本來就是漫長而『等待』的過程。
關鍵不在於需要等待,而在於『為什麼』要等待。

你是被動的等待,還是主動的等待呢?
就在於你的『為什麼』究竟是什麼?

姜太公釣魚,他說:願者上鉤。
可是,他的魚竿根本沒有勾,
所以他釣的不是魚,是釣對他感興趣的人。

雖然這都不是真實故事,
但是,都想傳達同樣的一個寓意:

等待是有計畫性的過程。
換句話說,當『等待』是你計劃中的環節,
那麼它就是主動的等待。

與其說等待,不如說你的計畫本身就需要『時間』(時機)。
無能為力的等待,只是一種逃避。
有計劃性的等待,就是一種策略。

所以當你不知道該怎麼做時,你需要的不應該是等待。
滴水雖然可以穿石,但是那意謂著你也應該像愚公一樣,一點一滴的移山呀!

不知道該怎麼做時,你至少可以持續做你『可以』做的事。 你可以做什麼呢?

古人說:韜光養晦,就是要你伺機而動時,
不只是等, 還可以『學』,還可以『修』,而這都是『養』的過程。

等待就是一種培養,讓自已更好,讓自己能擁有更多的選項。
至於值不值得,只有走到最後才有答案了。

電子報更新

Enter your email address below and subscribe to our newsletter

發佈留言

發佈留言必須填寫的電子郵件地址不會公開。 必填欄位標示為 *

0
    0
    我的購物車
    您目前還沒加入任何商品喔!回到商店